在環境監測、職業健康、潔凈室管理與工業排放控制中,多粒徑粉塵儀憑借其可同時測量PM1.0、PM2.5、PM10及更細顆粒物的精準能力,成為評估空氣質量與呼吸健康風險的核心工具。其高靈敏度與實時響應特性,要求使用者掌握科學、規范的操作流程,以確保多粒徑粉塵儀數據真實、可靠。

第一步:開機預熱與自檢校準
使用前將儀器置于清潔空氣中,開啟電源,進行3-5分鐘預熱。多數機型具備自動零點校準功能,在無塵環境下完成基線校正。若支持手動校準,應使用標準濾膜或零氣發生器進行驗證。檢查電池電量,確保續航充足。
第二步:參數設置與模式選擇
通過觸摸屏或按鍵進入設置界面,根據檢測需求配置:
測量粒徑通道:選擇PM1.0、PM2.5、PM10或全譜分析;
采樣時間:設定瞬時(1分鐘)、短時(15分鐘)或連續監測模式;
單位切換:mg/m3、μg/m3或粒數/升(#/cm3);
報警閾值:按國家標準(如GB 3095-2012)設定超限提醒。
第三步:正確采樣與探頭定位
手持或支架固定儀器,確保進氣口朝向待測氣流方向,避免遮擋。采樣高度應貼近人體呼吸帶(1.2-1.8米)。在室內檢測時,避開空調出風口、門窗縫隙等氣流擾動區。移動監測時保持勻速行走,避免劇烈晃動影響傳感器響應。
第四步:實時監測與數據記錄
觀察屏幕實時曲線與數值變化,注意突變峰值是否由揚塵、燃燒或設備啟動引起。連續監測時,啟用數據自動存儲功能,記錄時間戳與GPS位置(如有)。發現超標立即拍照取證,并標記事件類型。
第五步:關機維護與結果導出
測量結束后,將多粒徑粉塵儀移至潔凈環境運行1-2分鐘,清除管路殘留粉塵。關閉電源,清潔進氣口防塵網(可用軟毛刷或壓縮空氣)。通過USB、藍牙或SD卡導出數據至電腦,使用配套軟件生成報告,包含統計圖表、大值、平均值與超標時段。